
2025年10月18日,由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舉辦的《醫學月月談(第11期)——新型MRA與中醫藥協同治療慢性腎臟病的探索與展望》于線下(北京)線上同步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航天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特聘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及南開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謝院生教授擔任大會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程虹教授擔任執行主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呂繼成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劉世巍教授、中日友好醫院卓莉教授作為講課嘉賓,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何澤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李深教授、石家莊市中醫院雷洋洋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滕福斌教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許燁教授作為本次大會的討論嘉賓。

致辭嘉賓謝院生教授
謝教授代表會議的主辦和協辦單位,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北京中西醫結合腎臟疑難病會診中心以及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對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及各位朋友參加第11期“醫學月月談”的學術交流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謝教授表示“醫學月月談”的前身是“腎病月月壇”,升級為醫學月月談不僅是名稱的拓展,更是學術視野的延伸。會議議題已從單一腎病領域,拓展至腎內科、風濕免疫科、神經內科、檢驗科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平臺。此外,我們始終以 “臨床需求為導向、解決臨床問題為目的”。堅持每月1~ 2 次、線上線下聯動,每期聚焦一個主題,通過“講座+點評討論”的形式,推動西醫與中醫、臨床與檢驗病理、精準診斷與有效治療的深度結合。本期醫學月月談的主題是新型MRA與中醫藥協同治療慢性腎臟病的探索與展望,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程虹教授擔任執行主席,相信在程教授的帶領下,各位同道能夠積極交流、碰撞思想,共同為解決慢性腎臟病臨床難題貢獻力量!

致辭嘉賓程虹教授
程虹教授指出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挑戰。她提到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超 10%,2 型糖尿病相關慢性腎臟病(T2D-CKD)占比逐年升高,同時基層診療標準化不足、中西醫協同治療路徑不清晰、新型藥物(如 nsMRA)臨床應用經驗欠缺等問題困擾臨床醫生,明確本次會議將聚焦 “如何發揮新型 MRA 潛力”、“如何讓中醫藥精準定位協同增效”、“如何將指南轉化為基層管理方案” 三大核心問題展開探討。
程虹教授還表示,“醫學月月談” 系列會議始終以解決臨床痛點為目標,本次會議特意邀請全國多位專家,將通過多維度、多學科交流為慢性腎臟病診療尋找更精準有效的路徑。她期待各位同仁暢所欲言,共同推動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臟病的發展,并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演講嘉賓呂繼成教授
講題:nsMRA研究全覽及潛在價值展望
總覽nsMRA非奈利酮在2型糖尿病相關CKD、心衰及非糖尿病相關CKD治療中的大型臨床研究,展示其明確的降蛋白尿、保護心腎的療效與可控安全性,而且為IgA腎病、膜性腎病等的治療拓展思路,未來有望成為多種腎病治療的重要支柱之一。
呂繼成教授指出CKD 已成為全球及中國重大公共衛生挑戰,我國成人 CKD 患病率達 8.2%,糖尿病相關 CKD 占比逐年升高,且現有治療在抗炎抗纖維化方面存在空白。呂教授總結了nsMRA近期的3項代表性研究,首先是FINEARTS-HF研究,評估非奈利酮用于射血分數輕度降低和射血分數保留心衰(LVEF≥40% )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顯示非奈利酮顯著降低了主要終點事件(心血管死亡和總體心衰事件復合終點)發生風險16%,結果于2024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24)發布。其次是Confidence研究,評價非奈利酮與SGLT2i同步起始聯合治療T2D合并CKD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同步起始非奈利酮與恩格列凈聯合治療早期(2周),即可快速降低UACR超30%,6個月時降低UACR達52%,療效具有疊加作用。第3項為FIND-CKD研究,非奈利酮進一步探索在非糖尿病腎病人群中的療效安全性(預計2026年結果公布)。
接著從機制到RWE數據探討了nsMRA的潛在價值,在IgA腎病、膜性腎病、狼瘡腎炎、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中,非奈利酮均能顯著降低蛋白尿,拓展了治療新思路。中國多項真實世界研究顯示非奈利酮顯著降低T2D相關CKD以及非糖尿病CKD患者的蛋白尿,且耐受性良好。
呂繼成教授還指出非奈利酮在法布雷病、遺傳性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等罕見腎病中的潛在作用,以及權威指南(2024 KDIGO、2025 ADA)對其的推薦。呂繼成教授最后展望,非奈利酮憑借明確的心腎保護療效與可控安全性,未來有望成為非糖尿病相關 CKD 治療的重要支柱,為臨床解決 CKD 診療痛點提供新選擇。

演講嘉賓劉世巍教授
講題:《基層糖尿病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和隨訪管理專家共識》解讀
非奈利酮通過抗炎抗纖維化和改善血流動力學等多重機制實現更直接全面的腎心靶器官保護,《共識》明確推薦非奈利酮和RASi、SGLT2i三聯作為DKD治療一線標準藥物。基層DKD早期篩查和隨訪管理應遵守規范,基層醫療機構是防治主戰場。
劉世巍教授指出當前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升至 11.2%,約 30%-40% 患者進展為 DKD,且其已成為新增血透患者首位病因,但基層存在檢出率低、控制達標率不足等問題,首部《基層糖尿病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和隨訪管理專家共識》(下稱《共識》)于2024年發布,該共識首次針對基層整合中西醫證據,圍繞 DKD 診斷分期、中西醫治療、隨訪管理三大板塊,填補基層規范化診療空白,為基層DKD診療和隨訪管理提供參考和指導。
《共識》明確 DKD 中西醫協同診斷體系:西醫以 UACR 和 eGFR 為核心診斷指標,尿白蛋白結合GFR指導臨床分期;中醫按 “本虛標實” 辨證,分氣陰兩虛證等不同證型對應疾病早中晚期。治療上構建五維體系,核心推薦 “RASi+SGLT2i + 非奈利酮”“腎三聯” 一線方案。臨床數據顯示非奈利酮在中國亞組可降低腎臟復合終點風險 43%、UACR 33%,獲益優于總體人群;DKD中西醫結合治療應注意辨證治療,合理使用瀉下類中藥,謹慎使用肝、腎毒性中藥,以提高臨床療效。
此外,《共識》將基層定為 DKD 防治 “主戰場”,規范隨訪流程:建議 T1DM 診斷 5 年后、T2DM 確診時啟動每年 UACR 和 eGFR 篩查;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大量蛋白尿等情況需轉診至上級專科,病情穩定的 G1-G3 期患者可在基層隨訪;推薦 eGFR<10ml/min/1.73m2 時啟動透析準備,基層DKD患者透析治療尤為重要,需正確選擇透析時機和透析方式。該共識將助力基層提升 DKD 診療水平,改善患者預后。

演講嘉賓卓莉教授
講題:從《糖尿病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看T2D相關CKD患者管理新策略
首部《糖尿病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發布,指南涉及疾病診斷、中西醫防治及綜合管理,聚焦25個臨床問題。指南推薦在RASi基礎上聯合nsMRA用于降低患者蛋白尿,改善患者腎心預后。中國患者早期使用nsMRA具有更顯著的腎臟獲益。
卓莉教授指出,三大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華醫學會聯合編寫的 《糖尿病腎臟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下稱《指南》),《指南》于 2023 年 5 月 31 日正式實施,聚焦臨床痛點,圍繞 “診斷、中西醫結合預防與治療、綜合管理” 三大板塊梳理 25 個核心臨床問題,形成 94 條推薦意見,覆蓋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等多科室需求,填補了 DKD 中西醫協同診療規范化的空白,對提升DKD中西醫結合診治的規范化,促進DKD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及綜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其中,蛋白尿控制是《指南》治療推薦的核心亮點。《指南》A 級推薦在 ACEi/ARB 基礎上聯用 nsMRA(如非奈利酮),臨床數據顯示該方案可顯著改善患者腎心預后;且 nsMRA 相較傳統甾體類 MRA,無性激素相關不良反應,高鉀血癥風險更低,安全性更可控。此外,《指南》還針對不同中醫證型推薦腎炎康復片(氣陰兩虛兼水濕證)、渴絡欣膠囊(氣陰兩虛伴血瘀證)等中成藥輔助降蛋白尿。
《指南》還特別強調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建議建立以腎內科為核心,聯合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營養科、中醫科等的 DKD 專病診療單元,每 3-6 個月對患者進行系統評估,通過 “中西醫結合 + 多學科協同” 實現全周期管理。卓莉教授指出,該《指南》的落地將進一步規范 DKD 臨床實踐,推動中西醫優勢互補,為 T2D-CKD 患者提供更精準、更全面的診療選擇,助力降低我國 DKD 疾病負擔。
【專家觀點薈萃】


Q1:請談談您在新型MRA與中醫藥協同治療慢性腎病方面的經驗與探索。
Q2:sMRA與中醫藥聯合治療的人群推薦?
Q3:基于非奈利酮抗炎抗纖維化機制和廣泛人群中的循證證據,您會考慮在哪些患者中優先使用非奈利酮?
何澤教授:
通過本次會議,對非奈利酮的核心價值與慢性腎臟病(CKD)中西醫協同治療有了更深體會。非奈利酮能精準阻斷 MR 過度活化、實現心腎兼顧,其應用還從糖尿病相關腎臟病拓展至非糖尿病合并腎病及心衰等領域,核心機制正是針對 CKD 關鍵的炎癥與纖維化問題。這與現代中醫關于腎病的認知不謀而合,“毒邪和絡損”,炎癥為“毒邪”的范疇,而纖維化關聯“絡損”理論。中西醫的結合,體現了宏觀和微觀、精準治療和整體治療的結合。MRA非奈利酮更精準,中醫對于腎病都是整體調節,以“八綱辨證 + 氣血辯證” 為主整體調節。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形成與西藥互補的治療思路,為 CKD 治療提供了更優路徑。
李深教授:
通過本次交流,我感受到大家普遍認可新型 MRA非奈利酮在CKD 治療中的價值,也認同中醫藥的優勢及中西醫結合的潛力,但“如何規避兩者聯用可能帶來的高鉀風險”是核心關注點。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實踐思考與探索:一是中藥加工的優化,免煎顆粒、配方顆粒,經加工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鉀問題;二是對甘草用藥的新考量,過去因擔心其類皮質激素樣作用加重水鈉潴留而少用。但結合當前腎三聯(RAS 阻滯劑、MRA 聯合 SGLT2i)中 SGLT2i 可促進排鉀的特點,我重新研究了甘草 —— 其代謝產物次甘草酸雖會抑制 11β-HSDR 酶活性,導致皮質醇滅活受阻、引發保鈉排鉀。甘草在方劑中調和諸藥,文獻顯示需每日 50 克甘草(含 100 毫克甘草酸)才會產生明顯效應,而中醫臨床極少用此劑量,多為 5 克左右,僅炙甘草湯等特殊方劑會用到 30 克。不過,需警惕長期低劑量服用的累積效應,但目前尚未有研究明確其是否會影響 MRA 的抗炎抗纖維化作用。未來計劃通過臨床觀察探索甘草在可控劑量下輔助排鉀、且不干擾 nsMRA 療效的可能性,為中西醫協同規避高鉀風險提供更多依據。
雷洋洋教授:
MRA與中藥協同,結合基層共識,我們在臨床中對慢性腎病(CKD)患者開展中西醫結合綜合管理。推薦患者人群包括:糖尿病腎病患者,—— 這類患者臨床高發且難治,作為代謝性疾病,常伴隨大量蛋白尿、腎功能急劇惡化及多種并發癥,無論西醫角度還是中醫辨證論治,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而臨床研究顯示非奈利酮能使患者蛋白尿下降近一半,對延緩腎功能進展助力顯著;還有,心腎高風險患者,有心血管基礎疾病或BNP升高;炎癥狀態更加明顯的患者,CRP、IL-6指標炎癥標志物比較高,中醫上表現為“濕熱偏盛”患者,非奈利酮針對炎癥和纖維化;表現為RAAS治療瓶頸期的患者,UACR 仍在300mg/g以上。有一個疑問,非奈利酮是否能像RAAS抑制劑一樣長期使用?
滕福斌教授:
分享2型糖尿病合并 CKD 患者的管理經驗:西醫方面,首先是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運動、戒煙限酒及減重,再做好血糖、血壓、血脂 “三高共管”;用藥上采用 “腎三聯”(RAS 阻斷劑、SGLT2抑制劑、非奈利酮),還有GLP-RA藥物。中醫方面,此類病癥屬 “消渴病腎病”范疇,病機為 “腎絡癥瘕”,依據《內經》“堅者消之,結者散之” 采用消癥散結治法,這與非奈利酮的對病治療相對應。而且“腎絡癥瘕” 成因與虛、瘀、濁、毒相關。虛是始動因素,瘀由久病而生,濁毒亦為重要因素,臨床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辨癥治療,結合患者便秘(用大黃、火麻仁)、腰痛(用狗脊、川斷等)、失眠(用酸棗仁、珍珠母等)等癥狀辨癥用藥。
許燁教授:
以非奈利酮為代表的新型 MRA,經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具有明確心腎保護作用,其抗炎抗纖維化機制是延緩 CKD 進展的關鍵,目前指南與專家共識也推薦其用于2型糖尿病腎病。而且非奈利酮的應用并不局限于糖腎患者,期待FIND研究的數據發布。患者有療效差異,針對療效差異問題,中醫藥的整體觀與多靶點優勢便凸顯出來 ,我們治療 CKD 以補腎健脾、通腑瀉濁、活血化瘀為治則,整體調節人體失衡內環境,現代藥理學也證實黃芪、大黃等中藥及復方、單體有抗炎、抗纖維化等多重作用,因此將 MRA 與中醫藥協同治療,能產生 “1+1>2” 的效果。
謝院生教授總結:
一、蛋白尿是很多腎臟病進展的共同危險因素。腎臟的血流動力學異常、代謝異常、炎癥與纖維化等改變,是蛋白尿發生發展和慢性腎臟病進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用RAS 抑制劑調節血流動力學異常、SGLT2 抑制劑改善代謝、新型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抑制炎癥纖維化等手段,可以減少蛋白尿、延緩腎臟病進展。腎三聯已普遍應用于臨床。
二、非奈利酮精準阻斷非甾體類鹽皮質素受體,目前廣泛用于糖尿病腎病,探索應用于非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腎臟病、心功能不全、腹膜纖維化、Fabry病等, 有良好的降低蛋白尿的作用。而且,男性乳房異常發育和高鉀血癥等副作用的發生率比第一代鹽皮質受體拮抗劑低。
三、在非奈利酮的使用上,總結為4點:
1. 劑量的滴定使用,腎功能正常的成人(eGFR>60)可從每天20mg 起始,eGFR 25-60 者從 10mg 起始,但需注意血鉀和腎功能。如果患者比較胖,處于高代謝狀態或腎小球三高狀態,每天20mg不一定夠。
2. 藥物的聯合使用,首先用RASi,再聯合SGLT2i,非奈利酮。
3. 優先使用,血壓和腎小球濾過率正常或偏低的大量蛋白尿患者,循證醫學證明有療效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以及早期腎臟纖維化的病人,有腎臟炎癥和腎間質纖維化早期病理生理基礎的患者。
4. 長期使用,如果沒有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但需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和血鉀等電解質,持續探索積累用藥經驗。
四、中西醫結合協同治療,其效果優于單一療法。根據不同病種、疾病的不同階段,決定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重點,是以中藥為主還是以西藥治療為主。血肌酐300~700umol/L,很多西藥不能用,中醫中藥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倡導中西醫結合管理 CKD 與糖尿病腎病(DKD),中醫在扶正祛邪、減毒增效及緩解癥狀上有優勢。 中西醫結合共同實現減輕癥狀、延緩疾病進展的目標。
會議最后,謝院生教授對本次會議的全體嘉賓、廣大聽眾、名醫在線的轉播團隊和所有工作人員表示了感謝。至此,本期醫學月月談成功落下帷幕。
下期內容更精彩,期待我們下次再相聚!

↑↑長按上方的二維碼,觀看精彩會議回放↑↑


青藍相繼,競展風采——第二屆“檢驗青藍”醫學檢驗知識競賽圓滿落幕

中國北京朝陽區北辰東路8號北辰時代19層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