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里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p>
人生在世,沒有人能一直坦途,前行的路上總少不了磕磕絆絆,甚至?xí)霈F(xiàn)險灘或者斷崖。
如果只懂得盲目直走,不撞南墻不回頭,最后往往吃力不討好、惹得遍體鱗傷;
俗話常講:“條條大路通羅馬?!?/p>
生活的可能性永遠(yuǎn)不會只有一種,路不通了,就繞條路走。
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路不轉(zhuǎn),人轉(zhuǎn)。
硬筆書法家張文舉,年輕時的理想并不是成為書法家,而是作家。
為了成為作家,他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堅持每天寫作。
每寫完一篇文章,他都會細(xì)致地修改,精心地加工潤色,再寄往各地的報刊雜志。
但遺憾的是,盡管他很用功,可從來沒有一篇文章發(fā)表,甚至連一封退稿信都沒有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一封編輯來信,信里寫道:
“看得出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遺憾地告訴你,你的知識面很狹窄。但我從你多年的來稿中發(fā)現(xiàn),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直沉迷于作家夢的張文舉幡然醒悟。
他毅然放棄了寫作之路,轉(zhuǎn)頭開始練習(xí)書法,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硬筆書法家。
很多時候,死胡同和柳暗花明,就在一念之間。
提到變通、靈活,有的人會理解為沒有原則、不懂堅持;
但周圍的世界往往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zhuǎn)移,也很難去改變身邊的人和事,
若不懂得及時調(diào)整自己,就會很容易被困住,而徒增煩惱。
聰明的人懂得變通,但愚蠢的人卻只認(rèn)死理。
古人講,水隨形而方圓,人隨勢而變通。
意思是無論做任何事,不能固執(zhí)死板,像一頭笨驢那樣活著。
在船到橋頭自然直之前,要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隨勢而變,才能掌握好自己人生的主動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