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踮起腳跟用腳尖站立,是站不牢的。腳步跨得太大,是走不了太遠的。自逞己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功勛。自高自大的,反而不可能長久。能從“道”的角度衡量,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可以說都是剩飯贅瘤,惹人厭惡。所以懂得道的規(guī)律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這一章主要講“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順道而行,不自己妄為。自己妄為不僅多余,而且會起反效果:這里所具體闡述的問題,仍然是有關社會政治及其得失的內容,同時還包含著辯證法的觀點,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等篇中所揭示的表現(xiàn)及其結果往往是對立的,這正是老子思想的精華所在。在本章中,老子列舉出了幾種不懂道的突出表現(xiàn)。實際上,這種列舉還可以無限延伸,因為不站在道的立場來看待和處理事物都是不懂道的表現(xiàn)。這里,老子用了擬人的手法,他說,對于不懂道的行為,“物”是不會喜歡的。這是因為物一直都是遵循著道的規(guī)律運行,因此根本不會出現(xiàn)不依循道的規(guī)律運行的物。如果要讓物違反道的規(guī)律運行,這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這就是篇中“物或惡之”的意思。凡是明白、理解道的,絕對不會去做違反道的事情。老子還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向我們闡釋了人的主觀意志和客觀規(guī)律之間存在的矛盾,進而舉出自己的看法:人們只有遵循自然大道,依照客觀規(guī)律行事,才能取得好的收益,才能避免自己的行為和結果過于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用腳尖是難以站立起來的,這是由人的身體結構決定的。人類直立時,身體的全部重力都落到了兩只腳上,所以腳長的厚實、寬闊,以支撐沉重的身軀。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了,那么全身的重力都會落在腳尖上,而腳尖窄小、瘦弱,無力承擔全身的重力。如果人們用腳尖直立身軀,必然會違背自然規(guī)律,這就不符合“道德”的行為。在“企”的行為中,包含著一種憑著個人努力以抗拒本來限制的意圖。這里的“企”和“跨”,都是指那些違背自然、自高自大、拼命炫耀顯示自己的人的舉止行為,其結果卻適得其反。同理,“跨”是三步并作兩步走的意思,也就是一條腿抬起來還沒等落下就要走第二步,這種走法也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跨是為了加快速度,但是,跨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這么一跨就走不了路了。人為什么要跨著行走呢?這是情緒焦躁的表現(xiàn)。從這里可以知道,急于求成、焦急煩躁辦不成事情。跨這一動作本身并沒有錯,關鍵在于人的動作和行為是否能達到目的,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就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就屬于不合道德的行為,所以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了。“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边@幾句在前面的章節(jié)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老子為什么重復出現(xiàn)這幾句話呢?正是為了強調不合道德的害處。這里面也隱含著老子以退為進、委曲求全的處世哲學?!扒鷦t全”,也就是不故意去表現(xiàn)、張揚自己是比較明智的行為,自以為是的人是無法彰顯自己的能力和優(yōu)勢的,自我炫耀是沒有什么功勞可言的,自高自大是不能長久的。“自伐”一般包含四層含義:一個是只把自我看作是生活的主宰,而不把整個世界看作是生活的主宰;一個是只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按整個世界的意志行事;一個是只看到自己所成就的一切,而看不到整個世界為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一個是在以上錯誤認識的基礎上,人們只看到自我活動之于自己生活的意義與價值,而看不到整個世界的活動之于自己生活的意義與價值,這樣一來,自我生存的意義與價值也就變得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這些都是人類的通病。老子在這里再三說明,一個人有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時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但是,從道理法則上講,這些心理支配下的行為,卻是“余食贅行”?!坝嗍场敝傅氖嵌嘤嗟?。“贅”就是瘤子。我們的身體在任何部位長出一個瘤子,那都是多余的?!拔锘驉褐?,任何一樣東西,都有自然的定形,變體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植物,長出來一個多余的附件,不但給自己增加負擔,而且還令人討厭。植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類呢?所以,有道之士自處的時候絕不會“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這樣才算合乎道行。由上可知,做人不可過于虛榮、張揚和妄自尊大。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怎樣才能做到身處鬧市而拋卻浮華,做一個合于道德的人呢?這就要求我們不僅看到自我存在和自我活動的意義和價值,還要看到整個世界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做到這點,人們才可以避免產生自高自大和自我炫耀的心理。一個能夠認清整個世界的意義和價值的人,一定能夠在自己的心中激發(fā)起對整個世界的感激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