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安
康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重五節(jié)、天中節(jié)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jié)。端午節(jié)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jīng)·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
壹
節(jié)日簡介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岸恕惫艥h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fēng)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泵吭掠腥齻€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xí)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云:“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shù)以至五謂之端五?!?/span>
貳
追念歷史人物說
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fēng)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叁
端午節(jié)習(xí)俗
踩艾葉,寓意:在傳統(tǒng)觀念里,艾葉自帶天然的香氣和藥用價值,有著辟邪驅(qū)瘟的作用 。通過踩踏艾葉,能將疾病、災(zāi)禍等不好的東西“踩”在腳下,期望借助艾葉的力量,守護自身與家人的健康平安,迎接吉祥順遂的生活。
畫額禮,寓意:祈福辟邪、保佑平安。保佑孩子不被病邪侵擾;朱砂本身就被視為具有辟邪、安神的作用,通過畫額禮,寄托長輩對孩子健康成長、遠離災(zāi)禍的美好祝愿。
沐蘭湯,寓意:洗去晦氣、祈求健康。能夠?qū)⑸砩险慈镜奈蹪嶂畾夂兔惯\一并清洗掉,以此來保持身體潔凈,獲得健康平安,迎接好運的到來 ,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