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為肅,處暑后,鷹感肅氣擊鳥而祭,萬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xiàn)。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yǎng),休養(yǎng)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圣而莊嚴。
處暑三候
鷹乃祭鳥:處暑之日“鷹乃祭鳥”,說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
天地始肅:后五日“天地始肅”,這個“肅”是“肅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
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類,天氣肅殺后,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秋云
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早起涼意爬上胳膊,夏衣臨曉薄,秋影入檐長。秋波正澄清,秋光輕淺,秋云委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天水秋云薄,天長杳無隔,秋意冉冉,一年中最美季節(jié)將至,想“決決溪泉到處聞,一家松火隔秋云”,“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意中如有得,盡日不欲還”的境界了。
秋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鶩是野鴨。秋光清淺,秋明空曠,此時那水讓天濾成凈透,任何色彩都包含在它的清瀲之中,杜甫因此用“秋水為神玉為骨”,白居易用“秋水淅紅粒,朝煙烹白鱗”,皆意境深遠。
秋聲
歐陽修的《秋聲賦》,記得最清晰的竟是童子所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薄叭f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這是老杜(注:杜甫)的句子。樹聲為悲,悲聲越滿,天越孤高,這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實是李賀的詩意。
處暑詩詞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xù)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ㄋ危┩踔?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處暑習俗
處暑吃鴨
處暑節(jié)氣,民間有吃鴨子的習俗,做法也五花八門。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等,而江蘇地區(qū),做好鴨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給鄰居,叫做“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放河燈: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jié)”,其中一項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飄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后來發(fā)展為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編輯:裕文全媒傳播部
期刊:20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