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道者,德之欽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zhì)也。性之動,謂之為;為 之偽,謂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謨也;知者之所不知,猶睨也。動以不得已 之謂德,動無非我之謂治,名相反而實相順也。
【譯文】
如果這四類六項不壓在胸中,人的內(nèi)心就會平正、安靜,安靜就會明達(dá),明達(dá)就會虛空,虛空就無所作為而又無所不為。道被德所敬仰;生機(jī)是德的光華;本性是生命根本。符合本性行為,叫做為;受偽情驅(qū)使行為,叫做失。知來自與外物的接觸;智來自于內(nèi)心的謀慮。智也有不知道的,就像斜著眼睛看東西一樣,所見必定有限,舉動出于不得已叫做德,動作自然不由于我是為合理,追名則相反而求實則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