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繕性于俗學(xué)以求復(fù)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謂之蔽蒙之民。古之治道者,以恬養(yǎng)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yǎng)恬。知與恬交相養(yǎng),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無不容,仁也;道無不理,義也;義明而物親,忠也;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禮也。禮樂遍行,則天下亂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則不冒,冒則物必失其性也。
【譯文】
用世俗之道理來修身養(yǎng)性企圖回歸本真,用世俗觀念陶冶性情企圖明理求知,這不是閉塞被蒙蔽的一類人。古來修道的人,以恬淡頤養(yǎng)智慧?;钪鵁o須靠智慧行事,只是用智慧頤養(yǎng)恬淡。智慧和恬淡互相頤養(yǎng),道德也就從中產(chǎn)生出來。所謂德,就是和;所謂有道,就是理,德無所不包,就是仁;道無所不合,就是義;義理明白和與物相親,就是忠;心中樸實又返歸到情,就是樂;行為忠信寬容仁愛又合站自然文理,就是禮。禮樂盛行,天下就大亂了。那純正還要加上自己的德性,有了德性就不受蒙蔽,蒙蔽的事物就必然失去它本性。在這個時代里,陰陽之氣和順寧靜,鬼神從不干擾,四季按節(jié)令運行,萬物都不受傷害,各類生物不會夭折,人雖然有智慧,卻毫無用處,這就是最純粹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毫無作為卻永遠合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