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譯文】
孔子五十一歲還沒有領悟大道,于是就往南方沛地去見老聃。老聃說:“您來了嗎?我聽說您是北方的賢者,您已經(jīng)獲得大道了嗎?”孔子說:“還未得道?!崩献诱f:“您是怎樣尋求大道的?”孔子說:“我在規(guī)范、法度方面尋求大道,五年還未得到?!崩献诱f:“你又怎樣尋求大道呢?”孔子說:“我于陰陽變化中求道,十二年而沒有得到?!崩献诱f:“會是這樣的。假使道可以獻給人,則人無不把它獻給自己的國君;假使道可以奉送,則人無不把它奉送給自己的父母;假使道可以告訴給人,則人無不把它告訴給自己的兄弟;假使道可以傳給人,則人無不把它傳給子孫。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沒有其他原因,心中不自悟則道不停留,向外不能印證則道不能推行。道由心中發(fā)出,不為外界接受,圣人也就不會有所告示;由外面進入,而心中不能領受時,圣人便不留存。名譽,是眾人共用之物,不可過多取。仁義,乃是先王的館舍,只可以停留一宿,不可以久居。形跡昭彰便多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