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zhuǎn)疑星
誦讀拼音:肆筵設席 (sìyánshèxí),鼓瑟吹笙 (gǔsèchuīshēng)。升階納陛 (shēngjiēnàbì),弁轉(zhuǎn)疑星 (biànzhuànyíxīng)。
注釋:笙(shēng): 簧管樂器, 《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陛(bì):帝王宮殿的臺階。弁(biàn):古時的一種官帽,通常配禮服用(吉禮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解釋:宮殿里擺著酒席,彈琴吹笙一片歡騰。官員們上下臺階互相祝酒,珠帽轉(zhuǎn)動,像滿天的星斗。
解讀: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這兩句都是出自《詩經(jīng)》,述說了宮殿里面正在進行的活動。肆與設是一個意思,都是放置、陳列,"肆筵設席"就是擺設筵席?!对?大雅?行葦》中有"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的詩句。
筵和席都是古代的坐具,中國上古時期沒有椅子,椅子叫"胡凳",是從西域胡地傳進來的。中國傳統(tǒng)的叫凳子,沒有靠背。在唐朝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鋪個席子,然后跪坐在地上,今天的日本人還是這個傳統(tǒng)。筵席就是鋪在地上的坐具,緊貼地面的那層席子就叫作筵,筵上再設座席。席有大有小,有單人席、雙人席不等。"肆筵設席"現(xiàn)代意思就是在宴會開始之前,桌椅的排擺和陳設的準備。
鼓瑟吹笙,是宴會中助酒興的音樂歌舞,《詩?小雅?鹿鳴》中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詩句。
鼓是彈奏的意思,瑟是二十五弦的琴。古代七弦的叫琴,二十五弦的為瑟。笙在這里代表了管樂,瑟在這代表了弦樂。鼓瑟吹笙就是管弦樂合奏,絲竹之聲四起。
升階納陛,弁轉(zhuǎn)疑星
中國古代的建筑無論廳堂屋舍,還是亭臺樓閣都是建筑在一個高出地面的臺基之上,所以堂前有階,要進入堂屋必須升階,所以古人有升堂之稱。升階是一階階登上去,納陛也是用腳蹬著一步步走上前。階和陛都是臺階的意思,普通的臺階就叫階,帝王宮殿的臺階就叫陛?;适覍m殿的臺階,通常九階為一組,所謂"天子之陛九級",陛之上的平臺都用朱砂涂成紅顏色,叫做丹墀。紫禁城太和殿前的丹墀轉(zhuǎn)圈九層,以示九重之天。
臣子站在陛階之下向天子奏事,自稱陛下,意為"在陛下者告之"就是站在臺階底下的我有事要奏報,并不是稱皇帝為陛下,他是陛上。"升階納陛"的意思,就是一步步拾階而上,登堂入殿了。
弁是古代的官帽,有爵弁和皮弁之分。爵弁是沒有旒的冕,冕是黑色的禮冠,近似西方的碩士學位帽。天子、諸侯在祭祀大典的時候戴冕,以后規(guī)定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語。冕的上面有塊長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掛著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掛12串,諸侯掛10串。掛旒的目的是提醒天子,對待臣子要寬容,誰能沒有過失呢?該閉一只眼的時候就閉一只眼,象隔著簾子看人一樣,不要總是明察秋毫。
皮弁是文武百官戴的皮帽子,用白鹿皮縫制,樣子象現(xiàn)在的瓜皮帽。鹿皮拼縫之處,綴有一行行閃閃發(fā)亮的小玉石,光映下其爍如星,看上去就象閃爍的星星一樣。
弁轉(zhuǎn)移星的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戴著官帽,上面的玉石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在燈光的映照下,就象星星一樣明亮。這句話語出《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詩中說:"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