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拼音:盤溪伊尹 (pánxīyīyǐn),佐時阿衡 (zuǒshíāhéng)。奄宅曲阜 (yǎnzháiqūfù),微旦孰營 (wēidànshúyíng)。
注釋:磻(pān)溪:指姜太公呂尚。呂尚在磻溪釣魚,遇文王,拜為太師,輔佐周武王滅商。伊尹:原為有莘(shēn)氏女的陪嫁奴隸,商湯用為小臣,后來任以國政,輔佐商湯功滅夏桀。阿衡:商朝官名,相當于宰相。《詩·商頌·長發(fā)》:“寮維阿衡,左右商王?!?,則是專指伊尹。旦:周公姬旦。
解釋:周武王磻溪遇呂尚,尊他為“太公望”;伊尹輔佐時政,商湯王封他為“阿衡”。周成王占領(lǐng)了古奄國曲阜一帶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輔政哪里能成?
解讀:磻溪伊尹,佐時阿衡
從這里開始舉出一系列文臣武將的事例,說明他們策功茂實的經(jīng)過,都是一段段感人的事跡,都已經(jīng)成為膾炙人口的戲文故事。
第一個出場的是太公姜子牙,他的事跡是渭水垂釣,文王訪賢的故事。磻溪是在渭水河畔(在今陜西寶雞附近)的一個溪潭,水旁有一塊大石頭(磻),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釣魚。
姜尚,字子牙,是東方夷人。他的祖先曾協(xié)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呂,他以地為姓,故又稱呂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負的人。但在紂王的統(tǒng)治下,他懷才不遇,后來聽說西帛侯,文王姬昌思賢若渴,便來到陜西岐山腳下的渭水河邊,那時他已八十七歲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鉤釣魚,不但不用魚餌,魚鉤還懸在水面上三寸。有人問他這樣能否釣到魚,他回答說愿者上鉤。
周文王精通《易經(jīng)》,曾著過《周易》。這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獵,他就先卜了一卦。結(jié)果顯示:此次狩獵的獵物不是野獸,而是獨霸天下的輔臣。果然在渭水遇到姜子牙,兩人談?wù)撝?,文王大喜,說:"我的先祖曾經(jīng)預(yù)言說,將來會有圣人幫助周國振興,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經(jīng)很久了。于是稱姜子牙為"太公望",立為國師。
姜太公給文王制定的戰(zhàn)略,首先是"修德以傾商政"。這樣就有四十多國先后歸順了周。到周文王晚年,"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完成了對商的戰(zhàn)略性包圍。
文王死后,武王繼位,姜太公輔佐武王伐紂。武王在出師前卜了一卦,結(jié)果很不吉利,偏又趕上暴風雨,諸侯們都很恐懼。呂尚卻認為,決定大事不能靠占卜,應(yīng)抓住戰(zhàn)機立即出兵。結(jié)果是大獲全勝,商朝被滅。武王占領(lǐng)殷都后,把紂王存放在鹿臺的錢和儲藏在鉅橋的糧食散發(fā)給窮苦的百姓,并且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加土,還釋放了被紂王囚禁的箕子,從而深得民心。
呂尚作為周朝的開國功臣,受封于齊,都城在營丘(今日的山東臨淄)。呂尚到齊國后,開始改革政治制度、大力發(fā)展商業(yè),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使齊國很快成為大國之一。太公呂尚活了一百多歲,但葬地始終不詳。
第二位出場的是伊尹,他輔佐成湯滅了夏桀,開創(chuàng)了殷商六百載的天下。伊尹的手藝是烹調(diào),他本來就是湯王的廚子。中國的手藝人講究拜祖師爺,廚子要拜伊尹,戲子要拜唐明皇,唐明皇是戲班子的祖師爺。如果讀一讀《呂氏春秋?本味篇》,你就知道伊尹的廚藝有多高了。這篇文章記載了伊尹與成湯兩個人,就飲食烹飪方面的對話。
伊尹是一個孤兒,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邊,他以水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邊發(fā)現(xiàn)了伊尹,就把他抱回來由家里的廚師代為收養(yǎng)。伊尹從小跟廚師學(xué)藝,以后隨著有辛氏嫁給了成湯,伊尹也就成了成湯的廚師。這個人極其聰明,很有謀略,很想幫著成湯干一番大事業(yè)。但一個廚子,怎樣才能接近成湯呢?他就想了一個奇招。
成湯有一段時間發(fā)覺飯菜的味道不對,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于是把廚子伊尹叫來,問問他這菜是怎么回事。伊尹于是根據(jù)烹調(diào)的道理,縱談天下大事。成湯聽得大喜過望,知道此人絕非等閑之輩,經(jīng)過幾次長談以后決定拜伊尹為宰相。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如《詩經(jīng)?商頌?長發(fā)》中有詩曰:"寮維阿衡,左右商王。"因為伊尹適時地輔佐成湯建立了商朝,所以此地稱他為"佐時阿衡"。
古代飲食和醫(yī)藥是不分家的,自古就有"藥療不如食療"的說法,所以伊尹還是中醫(yī)煎湯藥的祖師爺。至今還流傳說,煮中藥的沙鍋是伊尹傳下來的。
奄宅曲阜,微旦孰營
第三位介紹的是周公旦。周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四子,武王的親弟弟。因為他的采邑在周(陜西岐山北),所以被稱為周公。他為周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卓絕的功勛。
周朝建立以后不久,武王就病死了,成王姬育繼位。當時成王還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國之道,只得由他的叔叔,周公旦代成王執(zhí)政,處理國家大事。
周公攝政不久,分封商地的管叔和蔡叔就到處造謠,說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圖篡奪王位。被封在商地的紂王的兒子武庚認為有機可乘,便與管叔、蔡叔等人互相勾結(jié),扯旗造反。在這緊急關(guān)頭,周公決定親自率軍東征。經(jīng)過三年的戰(zhàn)爭,平定了叛亂,武庚、管叔被殺,蔡叔被流放到邊遠地區(qū)。
周公東征歸來之后,制禮作樂,從事文化建設(shè)。為不失去一個賢人,周公洗一次頭發(fā),曾多次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fā)出來會客;吃一頓飯,也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去接待客人,這就是成語「握發(fā)吐哺」的典故。周公非常關(guān)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重,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成王還小不懂事,過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吧!周公攝政七年后,成王長大成人,周公將政權(quán)歸還給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渡袝?無逸》篇,就是周公歸政時,對成王的一番諄諄告誡,為成王執(zhí)政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chǔ)。
曾經(jīng)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fā)現(xiàn)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祝禱辭,被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為王朝操勞。他輔佐武王、成王兩代人,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為周朝的文化建設(shè)作出了重大貢獻。
奄宅曲阜的意思是說,取得曲阜這樣的居住地,作為安身之地、食邑之所。奄是時間副詞,有一下子、突然之間就如何的意思。宅是動詞,居住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東省的曲阜市,古代魯國的都邑。
周開朝后,開始分封建國,周公被封在魯。由于成王幼小需要輔政,周公脫不開身,就由周公的兒子伯禽代替父親受封于魯國。伯禽臨行前,周公對他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那就是《史記?魯周公世家》中記載的: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伯禽到任三年以后才來向父親匯報工作,周公問:"你怎么這么久才來報政"?伯禽說:我要改變那里的風俗、實施禮儀、還要服三年的喪禮,所以晚了。姜太公同時被封在齊國,他五個月就回來匯報工作。周公問:你怎么這么快就來報政了?太公回答:我適應(yīng)那里的風俗、革除不必要的禮儀,精兵簡政,所以來得快。周公將齊魯兩國的情形一對比,嘆了一口氣,說:"嗚呼,魯后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微是假定副詞,是如果沒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例如《岳陽樓記》的最后一句話:"微斯人,吾誰與歸?"除了這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士仁人,我還能崇敬誰呢?這里的"微旦孰贏"也是一個設(shè)問句,意思是:除了周公旦,還有誰人有資格得到這樣的封地呢?
我們要清楚,作者為什么要在這里設(shè)這樣一個問句,為什么言外之意說除了周公以外,誰也不配擁有曲阜魯?shù)?,原因何在?/p>
我們要知道,曲阜曾是神農(nóng)氏的故都、黃帝的出生地、少昊氏之墟、商殷故國、周公旦的封地、孔子的故鄉(xiāng),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實質(zhì)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并形成了周的文化,也為后世的儒家學(xué)說奠定了基礎(chǔ)。周公是歷史上第一位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者,所以作者才說,除了周公之外,還有誰有資格擁有魯?shù)啬兀?/p>
接下來的孔子又出生在曲阜,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繼承了中國文化的血脈傳承,又一次整理中國文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所以孔子是第二位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者。因為他們的故鄉(xiāng)都在曲阜,曲阜也就成為集中國文化大成之地。幾代圣人的基奠和足跡都留在這里,至今曲阜市還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前幾天看一篇報道,孔府里原有一塊"至圣先師大圣文王孔子"之碑,文化革命期間被砸碎后散失了。曲阜市幾年前要將碑復(fù)原,當?shù)卣栒倬用裼惺詹卦槠?,就交回來,以便將碑?fù)原。曲阜居民就將收藏的碎碑交了回來,一共收回來一百零八塊,將其拼起來以后,剛好就是原來完完整整的那塊碑。曲阜人不簡單啊!魯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祥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