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拼音:堅持雅操 (jiānchíyǎcāo),好爵自縻 (hǎojuézìmí)。都邑華夏 (dūyìhuáxià),東西二京 (dōngxīèrjīng)。
注釋:縻(mǐ):牽系,拴住,系住。邑(yì): 國都,京城 。
解釋:堅定地保持著高雅情操,好的職位自然就會屬于你。中國古代的都城華美壯觀,有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
解讀:堅持雅操,好爵自縻
這句話是這一部分的結(jié)語,也等于是給第二部分下的結(jié)論。一個人只要能夠堅持高雅的操守,好運自然會來臨,哪里用得著向外面去求呢?
“雅操”指高雅的操守、高尚的道德追求,即“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與“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倫之道。能持五常之德、行五倫之道,才為此地所講的“堅持雅操”。但人都是正眼未開,不知正身求己,反而拼命地向外追求,希望福從天降,這是不明理。理不明就無法行道,道不行就沒有功,沒功就沒德,沒德福從哪里來呢?如果反問自己,我們到底缺少什么?大概都是“缺德”。如果上天能夠恩賜,賜予我們的也只有德而已。
“好爵自縻”一句出自《易經(jīng)》,《易經(jīng)?中孚卦》里面有一句“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的話?!熬簟笔枪糯嚆~制作的酒具,因貴族的等級不同使用的爵器也不同。后世把爵作為爵位、爵號、官位的總稱,好爵即指代高官厚祿、好運氣、好機會。
“縻”的本義為拴牛的繩子。拴馬的繩子叫羈,拴牛的繩子叫縻,羈縻合用是牽制、籠絡(luò)的意思。縻字的引伸義為牽系、拴住,“自縻”就是自己跑來拴住自己,也就是自修己德、自求多福,好運自來的意思。中國文化是自立的文化,儒家思想中不認為有個能拯救人類的上帝,解救人類的只有人自己,人的良知良能才是拯救人類自己的最后希望。
中國人歷來講究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者貴,知足者富。《易經(jīng)?乾卦》的第一句話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而后才有外援,自立而后才有天助,所以叫做“自縻”。
都邑華夏,東西二京
這里從國家的首都開始談起,介紹與國家上層建筑有關(guān)基本知識和常識。這一段文字介紹了中國最古老的兩個都城,以及都城里面精美的建筑。
中國最古老的兩個都城,一個是東京洛陽,一個是西京長安。洛陽號稱是九朝古都,歷史上前后有九個朝代在洛陽定都。洛陽建都的歷史,比長安還要早,是在西周的時候開始建立的。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沒有幾年武王就病死了,由十四歲的兒子成王繼位。成王幼小不能理政,就由他的叔叔周公輔政。殷商的政權(quán)雖然被推翻了,但前朝的遺老遺少等貴族還在,他們并不甘心服氣。為了安全起見,就在西周首都亳之外的洛陽建立了洛邑,然后把前商朝的貴族都遷到洛陽,以防他們搗亂。
周平王的時候,西部的少數(shù)民族犬戎入侵中原,擾亂周朝,連"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也被殺死了。繼任的周平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國都東遷到洛陽,史稱"東京"。以后的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以至唐朝初期也都將國都設(shè)在洛陽,所以才稱洛陽為"九朝古都"。
西京長安,簡稱西安,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中國的中心,所以是"十一朝古都"。最早在長安建都的是西漢,之后有秦魏北周隋唐等多個朝代均定都于此。西安周邊有多處歷史遺跡,如東邊的半坡村,是中國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離現(xiàn)在有7000年了。一個東京洛陽,一個西京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最宏偉的兩個都城。
什么叫做"都邑"呢?"天子所宮曰都",天子住的地方叫都;"諸侯所都曰邑",諸侯住的地方叫邑,相當于現(xiàn)在的首都和省會的概念。
中國的文化燦爛光華,故此稱為"華";中國的土地遼闊無邊,因此叫做"夏",華夏就代表了中國。京字甲骨文字形為高大的土堆,以后成為一個國家首都的專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