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績紡:泛指紡紗,績麻諸事。即紡績。帷房:內(nèi)房。
解釋:親屬、朋友會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應和自己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務,盡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解讀:親戚故舊,老少異糧
親戚朋友會面要盡量盛情款待,老人和孩子的食物應注意有所不同。請客人吃頓飯是待客之道,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老少區(qū)別開。老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弱,要吃軟的、暖的;小孩子身體正值發(fā)育,牙齒好,胃火大,愛吃涼的、硬的、粘的。
請老年人吃飯一定要注意,例如,“燙甜粘”是老人飲食上的大忌,有一個孝子在街上給他母親買的炸元宵,趕快跑回家讓老太太趁熱吃。兒子一片孝心,老太太只好吃了,吃下去心臟病就發(fā)作了,送到醫(yī)院人就死了。炸元宵是“燙甜粘”三條全占了,老太太等于吃毒藥,還有不死的嗎?所以請老人吃東西千萬要注意。古人說:“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七十歲以上的人,你就不要留他吃飯,萬一老病復發(fā)了,你說不清楚。八十歲以上的人,就不要留他在家中過夜,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沒法向人家的兒女交待。
故舊是故友舊識的簡稱,也就是老朋友、老相識,另一重含義包括我們的傳統(tǒng)也是故舊,做人固不可以喜新厭舊,不尊重自己的傳統(tǒng)也是不應該的。
親戚兩個字含義不同,現(xiàn)代漢語里面重疊連用了,在古文中要注意區(qū)別。父親一支、父屬同姓的為親,母親一支、妻子一支,母屬、妻屬不同性的為戚,內(nèi)親外戚,在血緣關系上不一樣。讀兩漢的歷史,常常有外戚和宦官把持朝綱的記述。外戚持政,是由于皇帝幼小,漢代有十個皇帝登基時不滿14歲。國事只好由母后一系的人協(xié)助治理,但是一到尾大不掉,外戚就想篡權。王莽毒死了孝平帝自己篡位當皇帝,就是個例子。
妾御績紡,侍巾帷房
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別,妻子只有一個,妾可以有幾個。按照《禮記?內(nèi)則篇》所下的定義,“聘則為妻,奔則為妾”。明媒正娶的為妻,不依禮法、私自結合,私奔而來的叫妾。帝王盡管有三公六院七十二偏妃,加在一起108個女人,但朝陽正宮的娘娘只有一位。
御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上對下的治理叫御??兗彛嚎兪蔷兟?,就是把麻纖維披開來搓成線,紡是將絲纖維制成紗或線。上古時代還不懂種棉花,上古的布不是棉織品,而是麻織品或葛織品,絲織品則稱為帛。窮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但最粗劣的衣服是褐,是用粗毛編織的。老子說“披褐懷玉”,就是人不可貌相。妻子要總體管理家務,妾就要負責緝麻紡線、織布做鞋一類的女工、女紅。
妾的另一件工作是“侍巾帷房”,就是要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侍是服侍,巾是攏發(fā)包頭的布。先秦時代,男子是十八歲至二十行冠禮,戴帽子,表示成人了。秦漢以后,有官職、有祿位的人才可以戴冠,沒有功名的白丁只能戴頭巾。這里的巾,泛指衣冠。
帷房是自己的寢房內(nèi)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帳,既可以隔音,又可以保護隱私。布幔在兩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