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拼音:劍號巨闕 (jiànhàojùquè),珠稱夜光 (zhūchēngyèguāng)。果珍李柰 (guǒzhēnlǐnài),菜重芥姜 (càizhòngjièjiāng)。
注釋:巨闕(què):越王允常命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寶劍,第一為巨闕,其余依次名為純鉤、湛盧(zhàn lú)、莫邪(mò xié)、魚腸,全都鋒利無比,而以巨闕為最。夜光:《搜神記》中說,隋侯救好了一條受傷的大蛇,后來大蛇銜了一顆珍珠來報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間放射出的光輝能照亮整個殿堂,因此人稱“夜光珠”。柰(nài): 果木名,落葉小喬木,花白色,果小。
解釋:最鋒利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貴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解讀: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這兩句贊嘆世間的兩樣珍寶:寶劍和珍珠。寶劍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闕劍。戰(zhàn)國時期,越國有一位著名的鑄劍大師叫歐冶子,他平生鑄了五把最有名的寶劍,其中三把是長劍,兩把是短劍。長劍的頭一把就是巨闕劍,第二把叫純鉤劍、第三把叫湛盧劍。兩把短劍就是莫邪劍和魚腸劍,三長兩短五把劍全都鋒利無比。歷史上有專諸刺王僚的故事,說的是劍客專諸,受吳公子光收買,要刺殺吳王僚。僚王愛吃烤魚,專諸就假扮廚師,手托魚盤,魚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機刺殺了僚王。那把鋒利的短劍就被后人稱作魚藏劍,三長兩短則成了意外災(zāi)禍的代名詞。
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但也只是傳說,沒有人親眼見過。真正的夜光珠據(jù)說能將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相當于現(xiàn)在的電燈泡,沒有100瓦也差不太多。歷史上有個大軍閥孫殿英盜墓,在慈禧太后的墓里挖出一顆夜光珠,怕被治罪殺頭,就托人送給將介石了。這種夜光珠,屬于寶石一類的棱面晶體礦物,可以反光但不能發(fā)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礦物質(zhì),而是傳說中鱗甲類動物多年修煉而成的寶物,是他們的命根子。
中國古代,有一本專門講神神怪怪故事的書,叫《搜神記》,里面有一個隋侯珠的故事。漢朝有一個在隋地被封為侯的貴族,代表國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條受傷的蛇,在沙地里翻滾,馬上要死了。他趕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將蛇帶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個晚上,隋侯做夢見到蛇來報答他,送他一顆夜明珠。夢醒一看,枕邊果然有一顆明珠,照得滿室通明。
龍?zhí)焐陀幸活w小珠,慢慢地越養(yǎng)越大,所以有獅滾球、龍戲珠的故事。蛇修煉成了有珠,蟹修煉好了有珠,大魚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語"魚目混珠"嗎?龍,我們沒見過。
蛇、螃蟹、魚,等不到成精就都讓我們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絕了。現(xiàn)在能看見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熒光物質(zhì),經(jīng)燈光照射后才有熒光,持續(xù)時間很短,不能自動發(fā)光。
《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與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圓之夜,皓月高懸,海面上風平浪靜。這時,蛤蚌的貝殼打開了,對著月亮,開合收放,吸收月華之光,那顆珠,慢慢地越養(yǎng)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樣的。犀牛到了月朗星曦的晚上,把它的獨角對著北極星,來吸收星精月華。所以,犀角與珍珠都是中藥里面最寒涼的,因為它們吸收的是北極星和月亮的精華。
果珍李奈,菜重芥姜。
上面說到了自然的礦產(chǎn)和物產(chǎn),下面又說到植物了。水果里面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李子和柰子屬于同科植物,都能夠"和脾胃,補中焦",不過柰子比李子的品種還要好,價錢也還要貴。柰子比李子個兒大一點,也是紫顏色,樣子有點像桃,俗稱"桃李",但不是桃樹和李樹嫁接的品種。
芥菜和姜都是味辛,能開竅、解毒,都能排除人體的邪氣?!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說:"芥味辛,除腎邪,利九竅,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氣"。二者都是蔬菜中解毒調(diào)味的珍品,所以說"菜重芥姜"。